少數派投資:你是不是也在被主流審美綁架?
更新日期:2021-07-05 15:44:49

  原標題:你是不是也在被主流審美綁架?(少數派投資)

  來源:少數派投資

  現代審美,看似多元偏好的背后,似乎又再以某種方式走向趨同,比如時下流行的審美標準——白瘦幼。

  “白瘦幼”審美絕對不是原罪,但這種審美變成了對女性的一種約束和綁架,甚至將少數人的特征變成了主流審美,就值得反思了:

  在如此多元和進步的當代,社會卻陷入了審美的單一。

  大眾的審美的趨同正是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——在這個消費娛樂化的時代,我們越來越把思考和判斷交給了媒體。

  “消費娛樂文化為我們創造了牢籠,而我們正心滿意足地,一步步走進去”。

  在我們生活中,有著太多太多被人為創造出來,來吸引我們注意力的東西,比如偶像劇,綜藝,花邊新聞,網絡游戲,熱點消息,這些吸引眼球的東西恰恰滿足了大眾對即時滿足的偏好,那就是情緒,觀點,立場,站隊。

  “看這些內容就是為了輕松一下,最好別讓我再去用腦子。”

  久而久之,人一旦習慣了這種低成本、高回報”的刺激,就很難去做那些“高投入”的事情。

  相對而言,愉悅感更少、付出更多的行為 —— 比如學習,閱讀,思考,自然也就沒有人愿意去做。這樣下去,公眾們可能逐漸會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。最終大家就更傾向于拿來主義,期望外界,媒體等替我們思考,幫我們判斷,并為我們做決定。大家都懶得思考了,價值判斷就會被外界定義,走向趨同,流于單一。

  隨著過去兩年基金賺錢效應的提升,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,投資人扎堆涌入爆款基金。爆款基金之所以能誕生,是因為多數投資者評價基金經理,基金產品好壞的最重要的“錨”落在了“短期業績”這個單一維度上。沉迷于業績冠軍,不可自拔,基金經理也一度被封“神”。

  然而,年后抱團股的回調,僅僅幾周內,市場又是一邊倒,基金經理跌下神壇,淹沒在一片罵聲之中。有質疑他們能力不行,甚至還有投資者會教育這些基金經理如何炒股。最近,隨著很多基金凈值的修復,投資者又開始變臉,齊聲高喊大神回來了,又覺得這些基金經理行了。

  短短幾個月,從掌聲,到罵聲,再重新收獲歡呼聲,我們遠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加盲從。大起大落的評判背后,實則反映的正是投資者評價維度的單一,投資者評價基金經理優異與否主要還是看“短期業績”的好壞。

  現在這個時點,回過頭去看基金回調的那段時間,如果不是跟著一塊兒罵,而是加倉/買入,現在的表現,對別人是凈值修復,對咱們可能就是投資獲利了。當然,這么理想的事情也只會出現在事后諸葛。但是這也反映了一個現實:僅僅因為“短期業績”的好壞,就對基金產品一錘定音是非常不明智的行為。

  參考短期業績不是不對,但是當它的好壞成為了“主流審美”,這就值得深思了

  短期業績為什么會這么容易左右我們的情緒,驅使我們的行為?除開人性使然,市場也是無形的推手。

 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煽動情緒帶動節奏是很容易的一件事。無論是媒體,廣告,還是身邊夾雜著商業目的的其他行為,都會傾向性的強調博眼球的“短期業績”,來增加吸引力和關注度。

  正如《烏合之眾》里提到過的一句話:

  一旦你掌握了影響群眾想象力的藝術,你就掌握了統治他們的藝術。

  我們目之所及的新聞報道,資訊,以及周遭的聲音,正是利用了這一點,在引導和定義我們對基金投資的評判標準。很多時候,我們自以為的深思熟慮可能只是市場氛圍的推波助瀾。參考業績固然重要,但是短期業績的好,并不意味著此時參與就一定能賺到錢。

  基金篩選是個并不容易的事情,需要投資人做很多“高投入”的事情。

  投資人在判斷基金本身好不好時,不應該被“短期業績”綁架,更應該關注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向、中長期業績、回撤控制能力等因素,還需要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,邏輯和風格,以及這只基金是否適合投資者本人等等。這些在基金凈值階段性遭遇持續調整的時候顯得尤為重要,同時也更利于對不同風格基金之間的組合搭配。

  當我們投資基金的時間越長,越會發現沒有基金經理可以完全避開階段性的調整,很多優秀的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在投資者不關注它的時候,甚至逆水行舟遭嫌棄的時候,往往才是投資者投資他最好的時機。  

以上內容由 AiPO.MYIQDII.COM 自動生成,不作為交易依據,更多詳情請進入AiPO數據網或下載捷利交易寶App查看。

相關標籤:   AiPO數據網

本網站所刊發、轉載的文章均來自互聯網,其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請在轉載有關文章時務必尊重該文章的著作權,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
網站支持 aipo@tradego8.com 業務聯繫 vincent.zhuang@tradego8.com AiPO數據網  版權所有,未經同意不得轉載